高僧传:竺法兰
竺法兰,亦中天竺人,自言诵经论⑴数万章,为天竺学者之师。时蔡愔既至彼国,兰与摩腾共契⑵游化,遂相随而来。会彼学徒留碍⑶,兰乃间行⑷而至。既达洛阳,与腾同止⑸,少时便善汉言。
愔于西域获经,即为翻译十地断结、佛本生、法海藏、佛本行、四十二章等五部。移都寇乱⑹,四部失本,不传江左⑺,唯四十二章经今见在,可⑻二千余言。汉地见存诸经,唯此为始也。愔又于西域得画释迦倚像⑼,是优田王⑽栴檀像师第四作也。既至洛阳,明帝即令画工图写,置清凉台中及显节陵上⑾。旧像今不复存焉。
又昔汉武穿昆明池⑿底得黑灰,以问东方朔⒀,朔云:“不委⒁,可问西域人。”后法兰既至,众人追以问之,兰云:“世界终尽,劫火洞烧⒂。此灰是也。”朔言有征⒃,信者甚众。兰后卒于洛阳,春秋六十余矣。
(节选自《高僧传》卷一)
【注释】
⑴ 经论:(术语)三藏中之经藏与论藏。经为如来之金口说法,法华经涅槃经等。论为菩萨之祖述,唯识论俱舍论等。(佛学大词典)
⑵ 契:意气相投。
⑶ 留碍:犹阻碍,障碍。
⑷ 间行:微行;秘密而行。
⑸ 止:居住;栖息。
⑹ 移都寇乱:谓东汉末年之丧乱。
⑺ 江左:汉至隋唐指安徽芜湖以下之长江下游南岸地区。
⑻ 可:大约。
⑼ 倚像:坐像之一种。坐时两足垂下,或平行或交叉。另有丁子坐,则仅垂一足,另一足屈于股上,称为半跏像。(佛学大词典)
⑽ 优田王:同“优填王”;为佛世时憍赏弥国之王。因王后笃信佛法,遂成为佛陀之大外护。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载,佛陀曾升至三十三天,为生母说法,彼时,优填王未能礼佛,忧苦愁病,群臣遂以牛头栴檀(牛头山所产之香木)造一尊五尺佛像,王乃痊愈。此为印度造佛像之滥觞(起源)。(佛学大词典)
⑾ 清凉台:洛阳白马寺摄摩腾、竺法兰译经之处。 显节陵:(陵墓名)汉明帝显节陵。
⑿ 汉武:汉武帝刘彻。穿:挖;开凿;昆明池:湖泽名。汉武帝仿照昆明滇池,于长安近郊开凿而成,以习水战之用。
⒀ 东方朔: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。
⒁ 不委:不知。
⒂ 世界终尽,劫火洞烧:佛教认为,世界经历若干万年后毁灭一次,又重新开始,此一生一灭为一“劫” (两百六十八亿八千万年),分“成、住、坏、空”四个时期(中劫)。坏劫有二十增减劫,前十九坏有情世间,最末者坏器世间。坏器世间者又有火、水、风三大灾,各自轮次而起。火灾者,七日并出焚烧世界,诸海干渴,众山洞然。劫火:即三大灾之火灾。洞烧:彻底燃烧。
⒃ 征:证明;证验。
>>>>【南朝·梁】释慧皎 撰;编者注